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生態瓶不瓶?

大家有聽說過生態瓶嗎??

 

是一個由水草 土 蝦 空氣 所構成的一個玻璃 瓶。


但其實不只是你們想像的這麼簡單....


想像一下一個自主供應所有內部所需能量轉換,物質轉換
極少數物質與外界交換,僅接受來自遠端的太陽能量.....。

咦?聽起來好像是我們的地球?

沒錯!生態瓶的概念就是把各種物質循環,能量循環,都是在同一個玻璃瓶中所完成的。

那為什麼選用玻璃瓶?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具有高度的透光性,能有效的讓瓶中的水草接收到來自太陽光的能量。

以最簡單的物種金字塔來說明:

太陽光的能量傳送
水草、水藻行光合作用     (生產者)
 蝦子去採食藻類                (初級消費者)
糞便被微生物分解             (分解者)
 而水草又能繼續利用分解後的無機物


 所以我們常常忽略了微生物這個角色在生態瓶中站有很大的重要性,是維持完整生態瓶運作的重大工程。


首先我們先來提提看光合作用:

    植物與動物不同,沒有消化系統,因此必須依靠其他的方式  來 進行對營養的攝取,就是所謂的自養生物。對於綠色植物來説,在陽光充足的白天,將利用陽光的能量來進行光合作用,以獲得生長發育必需的養分。
12H2O + 6CO2 +陽光→ (與葉綠素產生化學作用); C6H12O6 (葡萄糖) + 6O2 + 6H2O

所以水草的角色是產出能量,以及製造氧氣。
:



   
 換個角度看
呼吸作用是指生物細胞利用氧,將養分氧化分解,產生能量及水並放出二氧化碳的過程。   動物、植物細胞在進行代謝作用時,需要氧並產生二氧化碳。

沒有看錯!!!!,其實不只是動物需要進行呼吸作用、包含了植物也需要進行呼吸作用

所以生態瓶中會產出二氧化碳的不只是小蝦、包含了水草也會。

 






從空氣的循環變成
 水草利用二氧化碳產出氧氣,而小蝦利用氧氣產出二氧化碳






討論一下,微生物、菌在生態瓶中的作用


http://e.rimg.com.tw/s2/d/ec/1a/11090212724762_988_m.jpg        通常我們在生態瓶都會放入已經養菌一段時間的泥沙或是土,那在生態瓶中有幾個比較常被應用的土:矽砂、黑金沙、或是黑土。
          
像是彩色石頭、彈珠比較不建議去使用。
雖然外表造型美觀,但外部過於光滑,非常不適合菌種培養。

菌種如何培養,以及我們主要需要配養什麼菌種?
其實最主要我們是要培硝化菌

培養硝化菌
新設生態瓶必須先培養硝化菌。才能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統。硝化細菌分為亞硝酸菌跟硝酸菌,主要作用是將氨氧化為亞硝酸鹽,毒性強的氨轉換成毒性弱的硝酸鹽,簡單來說就是將水中毒性分解稀釋,所以想要養好魚必須要先養水。

 

 

 

硝化菌的基本認識及作用

1.能分解魚隻排泄物及殘餌產生氨(NH3)。氨只要超出安全濃度會對魚、水草,魚缸所生物,構成相當危害。
2.執行硝化作用的硝化細菌共有兩類:分為「亞硝酸菌」跟「硝酸菌」。
3.亞硝酸作用:「亞硝酸菌」,能在有氧條件下,以氨為食物,把氨轉化成亞硝酸鹽,從中得到能量。
4.硝酸作用:「硝酸菌」能將毒性強的氨轉換成硝酸鹽,毒性稀釋後魚缸裡水草魚隻等生物才得以生存。




如何養好一瓶簡單的生態瓶

以上面第一張圖為例子
ADA黑土          (已經在水族缸養水超過兩個禮拜,可以使硝酸菌容易附著生長)
金魚草               5~6公分(最好是有活分支,可以觀察兩種芽頂的生長狀況)
                      (除氯曝氣過的水,硬度最好不要太高,宜使用水族缸內的水,但請注意pH值)
極火蝦             建議以一隻為限,因為考量到光合作用產量與硝化系統是否可以正常供應

我的作法是,先在有養魚的水族箱內放入些許黑土(大約100G),最好是選用在有水流經過的地放以網子包著(方便拿取)經過兩個禮拜後拿出,可以從味道明顯感受出,是否有菌種生長。
選取適量的土,倒入瓶子中,再放修枝好的金魚草一株進去,最後倒入養蝦子的水,即完成初步。



瓶子靜置在斜照太陽的環境中(避免直射以免煮蝦湯)兩個星期,之後再放入已經穩定表現紅色的極火蝦一隻

置入後兩三天,在將瓶蓋關上

寫到這篇文章結束,圖一的生態瓶已經過了一個月,水很清澈,蝦子呈現如右圖一樣的紅色、經歷了一次脫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