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淺談水族缸x黃金帝王迷宮



如果對養魚有些興趣的人,大概有聽過異型。


當然不是這種異型,是那種以前被稱為垃圾魚的魚種。

乍聽之下似乎不像魚的稱呼,在國外被叫做吸壁魚或吸盤鲶魚,在台灣則習慣將這些具有吸盤的鲶魚稱為「異型」。

異型魚既神秘又奇特,屬於甲鯰科,目前被命名分類的品種超過六百多種。它的原文名字「lorica」─意指古羅馬戰士胸前的盾甲,因此國外也有人稱之為「盔甲鲶魚」,它最大的特徵在於吸盤狀的嘴,讓人輕易辨識出牠們的特色。

種類繁多的異型魚絕大多數都是底棲魚類,特有的嘴器與堅硬的骨板,使它們可以生長在其它魚種難以存活的險境,出沒地點分布廣泛,除了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往北還可延伸到中美洲,早期作為沿海居民的食用魚種,在魚販、市集上看到的異型魚多是體型碩大、色彩表現單調的品種。

因為原名代號是L開頭,所以目前在水族的品種都有其代號。
例如前陣子最火紅的L046


是不是被他線條分明的外表所吸引了!!

其實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品種,以及表現都是深深著吸引著人們



好OK,事情是這樣的。
經過道德勸說、各種誘引。
就這樣漸漸的入了異型坑。

因為她們的動作,他們的表現都深深吸引著我。

首先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家的水族環境

OK這邊的水又硬有鹼

Ph7.8~8.0

兩尺缸

在把寶貝們帶回家之前,做了點前置作業。

把水曝氣了7天之後(以確保水中沒有氯)
再來是架上  上部過濾,使用三個便當盒

在第一層當中放了一些已經有使用過的羊毛絨
第二層使用生化棉(也就是俗稱的黑棉)

最後使用陶瓷環當作培菌空間

就這樣讓過濾器開了一個禮拜後,先丟幾隻孔雀魚下去試試看水質狀況

過了幾天正常吃餌,我就迫不急待的想去抓我美麗的異型了

那在聊聊水族缸內部的擺設


幾個沉木、幾個異型甕放置。

那選擇不要鋪設底沙原因-

異型是吃很多又拉很多的魚種,而且要慢慢操魚、又要確保水中氨氮不會太高。
所以選擇每天換1/3的水,順便吸取魚吃剩的殘餌以及很多很多的大便

這樣的好處是妳每天可以仔細觀察便便的顏色,確保魚的身體狀況。
觀察餵食餌料狀況,找出他們最喜歡的餵食方法,當然也是可以觀察他們有沒有不健康

那會建議選擇至少兩尺缸以上,雖然異型們不像燈科魚一樣好動。但是選擇較大的水體,
水質變化也比較不會那麼快。

就像你尿尿到浴缸裡,會被妳媽媽打
但你在泳池中尿尿,也許你可以偷偷的漂走

抓回來的魚

當然就是很基本的需要對水對溫,不要以為異型都是很好養,其實很多異型都是很嬌貴的。

我的做法
是先把整包魚袋放在水中2小時後  (完成對溫的動作)

然後打開魚袋,把魚倒進小水桶
藉著用小風管利用虹吸把水慢慢滴留進去(我一邊會塞氣泡石,目的是讓水滴的更慢)
大約每滴5分鍾,休息10分鐘直到水裝滿,在看看魚的情況

之後再將魚撈出,放進魚缸內
(個人會把原先的水丟掉,不要到進魚缸內,誰也不曉得魚袋中的水有沒有病菌)

之後開始檢疫工作。
建議工作下次在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