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事情是這樣的
我想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孔雀魚,而且多數人被他的色彩變換鎖著迷著。
而純化這些千變萬化顏色品種是現在魚友,常常所玩的事情。
而我們家卻是玩了一種大家不太熟悉卻很平價的種類
2015年1月21日:紅玻璃肚孔雀魚生了約16隻仔魚。
本來有幾隻穩定的種魚,去年原本有生很多仔魚
甚至有許多魚友也開始好奇這樣的品種
由於去年六月中有陣子出國不在家加上七月分我的魚缸架要撤回恆春老家
因此過程中損失許多魚(當然水質水溫或是運輸等等關係很多)
結果最後的種母也在秋天氣溫變化強烈時死亡...
只剩下2隻小魚跟一隻公魚(特地去永豐魚買的)
之後一直找不到自己很有興趣的品種,直到前陣子看到彩屏 巫老闆有,經過請求拜託他賣給我,三顧茅廬後終於買到了...紅尾玻璃度孔雀魚-一公一母。
有些人會覺得不過是隻孔雀魚有何稀奇?
孔雀魚上百種,為何執著於紅尾玻璃肚呢?
Why?
Because 紅尾玻璃肚原是大學時期同學送我的魚
他的魚已經全數死亡了
我怕他們家的種源斷送在我手上滅絕,
再者也算是我第一次開始"認真"飼養的純種孔雀魚,
再經過漁場工作實習後王大哥教我所得到的心得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想著我們自己體內的器官是怎麼運作的?
而玻璃度就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對象...
我覺得有趣味的是牠的身體呈現透明化,易觀察體內的五臟六腑,可以看到心藏跳動及其腸道消化情形,
最有趣的是可以真正觀察卵胎生魚類受精卵發育的過程,也容易抓準魚類分娩的時間故能提前進行事前準備
但有些人會覺得對於透明的身體感到很醜噁心,
人各有所好~不洗歡的人賤賣仍然不要,喜歡的人終究還是喜歡
這是我在巫老闆那學到的。
剛到手的紅尾玻璃度對魚由於母魚帶胎所以公母分養隔離
之後有陣子擔心母魚難產而死亡,還好魚媽媽生了魚寶寶群約16隻
生完後我就將魚媽媽隔離做藥浴月子
為甚麼會想到要使用藥浴
之前有觀察到分娩後的母魚沒隔離藥育直接回原缸就
疑似 "細菌感染死亡"的現象
接著就給魚寶寶過料,原本應該要用自孵的豐年蝦無節幼蟲餵食會長很快
但因為當天晚上要趕回屏東(工作關係)
所以用水泡軟無殼豐年蝦卵餵食,魚寶寶們接受度高(之前試驗的結果)
我也省時間,所以都採此方式照顧~以上是我的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